发布时间:2024-11-02 06:05:31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社 南京6月13日电 题:考古学家变身美食博主:“不会挖土的主播不是好教授”
中新社 记者 朱晓颖
喝桂花糖藕粥,说到马王堆汉墓中的千年藕片汤;嗦螺蛳粉,谈到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的成堆螺蛳壳……“不懂美食的考古学者不是好博主,不会挖土的主播也不是好教授。考古和美食跨界匹配,也能成天生一对。”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张良仁日前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时如是调侃。
约访张良仁需见缝插针,他工作繁忙行程密集,要进行考古文物专业教学、科研,要和团队完成美食短视频的策划、拍摄,私下还要为网友答疑解惑。对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生活,张良仁乐此不疲、充满动力。
张良仁从事考古学研究近40年,执着于带着中国考古学界的师生去海外发掘。他认为,一来中国学者已具备走向世界的全球眼光、发掘技术和多学科研究能力;二来可以培养熟悉海外考古的中国考古人才,扩大中国考古界的“全球朋友圈”。在伊朗一座土丘发掘时,他的团队发现了仿烧中国青花瓷的陶片,证明了古代中外的文明互鉴,这个发现让他无比激动,更坚定了要到海外考古的信念。
为了让考古学更为大众所了解,2023年夏天,张良仁开始尝试美食主播,拍摄美食探店短视频,将考古和美食跨界匹配。“做短视频要形象好、口才好、有表演欲,这三点我都不具备。”受众从学生变成广大网友,习惯了三尺讲台的张良仁面对镜头很不适应,他觉得自己口音重,表达上也有些障碍,最开始拍的几期短视频都成了废片。
日前,张良仁在南京大学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 中新社 记者 泱波 摄于是张良仁转换角色,拜师练习发音和气息,并将创意、脚本都交给具有“网感”的年轻人,自己重点对短视频的知识点进行审核把关。“历史上南京人有多爱吃鸭子?”“鸭血粉丝是镇江的还是南京的?”“东坡肉是苏东坡发明的吗?”镜头中的张良仁总是头戴棒球帽端坐餐桌前,时而吸溜慢品、时而大快朵颐,将一道道餐点追根溯源,娓娓道来。
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用历史解构美食的前世今生,以美食串联文化说古论今,这种独特的吃播方式让网友大呼“‘吃’下知识很管饱”。近一年来,张良仁和团队拍摄的《鸭生不易》《古代吃货图鉴》《三餐四季》等100多期短视频收获了200多万粉丝。
在试水短视频前,很少社交的张良仁“两耳不闻窗外事”,学校、家庭、考古发掘现场构成了他的活动圈。探访完百余家餐馆,让张良仁不仅结识了一票餐饮界朋友,“画风”也变了不少。“我的妻子和女儿都觉得我说话风格活泼可爱多了,不少外校学生慕名跑来一‘堵’我真容。”
一粥一饭,人间烟火,世代绵延,生生不息。在张良仁看来,美食天然对大众具有吸引力,考古也是。在优先保证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他希望未来能继续“追更”人间美味,发掘世间宝藏。(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