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创新,还需完善“生态链”——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海鹰

发布时间:2024-11-01 10:17:12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网 北京11月25日电 题:驱动创新,还需完善“生态链”——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孙海鹰

  作者 张素 踪卫华

  “大家都知道‘创新驱动发展’,什么来驱动创新?”

  日前在线上接受专访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下称陕西创投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孙海鹰先抛出问题。

  在孙海鹰看来,解题关键是技术与资本结合,并与劳动力、创造力和社会需求等协同作用,形成良好的“生态链”。

图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孙海鹰。陕西创投协会供图

  ——加快打造“创新引擎”

  近年来,位于中国内陆腹地的陕西把科技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孙海鹰说,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活力几何,可以直观体现在创业投资、私募股权等方面的数据。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存续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计12970家,其中,陕西省存续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计191家。

  此外,陕西省正在运作的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共计479只,基金存量水平创近五年历史新高;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的规模共计1223.8亿元(人民币,下同),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

  进一步分析陕西创投行业,呈现出省内引导基金规模扩大、资管规模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基金备案数量持续增长等特点。用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理事长卢道真的话说,陕西创投行业逐渐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从“量的合理增长”不断迈向“质的有效提升”。

  有评论认为,当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让科技与经济拧成“一股绳”,助推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裂变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呼吁创新“科研模式”

  在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孙海鹰也关注着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比如,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创业、原创产品相对不足,“受制于人、产能过剩同时存在”;再如,放眼全国,依然延续“基础科学—应用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老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不同重点任务亟待明确……

  孙海鹰在受访时着重谈到要突破“线性模式和成果转化”的局限,建立新的科研范式。在他看来,创新体系的实质是“结合互动”——包括各创新主体间,创新主体与市场、人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以及和外部环境等。

  “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他说,同时,必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金融链、服务链、政策链的链接融合,建立“抱团生态”的产业创新联合体。

  ——建立完善“抱团生态”

  回顾过往十余年,孙海鹰说,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良好,创业投资工作也取得了井喷式发展。面向未来,要“进一步聚焦于融合”,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科学技术“生态链”。

  他强调,智能化的赋能机制、自组织的运行机制、协同共生机制、技术资本动力机制、企业生态体系的变革机制、市场自组织与政府他组织融合机制,都是创新“生态链”系统、促进科研创新的核心逻辑。

  这些理念在实践中有所体现。以科教大省陕西为例,官方已于2021年正式推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主线多措并举。近日发布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省级政策包”,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集成53条政策条款,受到不少关注。

  走过20年的陕西创投协会,也在既往基础上提出“全面建设‘1237’创投生态服务体系”等新的目标,具体来说包括“在秦创原核心区建设西部创投生态服务中心”“做好7项行业服务”等内容。

  “新时期呼唤新的科研模式,我相信,新的科研模式会使我们的科研工作进入新的天地。”孙海鹰说,广大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也将在这片天地里有所作为,携手打造创新“引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