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20:17:02 来源: sp20241109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接合部,全县山高林密,拥有410万亩林地,其中,山地林地纠纷占到居民全部矛盾纠纷的大多数。
近年来,西林县结合辖区实际,以“情、理、法”为抓手,建立健全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各类林地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网格员“动之以情”解纷
近日,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综治办的网格员接到辖区群众马某某的诉求,称其兄弟马某华、马某文因土地问题发生争执,请求帮助调解处理。综治办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组织林业站、村干部前往现场了解情况。
经了解,马家兄弟当初没有分户时共同持有一本林权证,因土地分割面积和界线不明确问题,导致多年不和。网格员协同村干部深入双方当事人家中进行交流沟通和调解,通过实地勘察,听取双方诉求等大量细致的工作后,从亲情、感情等方面入手,经过反复沟通和劝导,兄弟俩终于握手言和。
网格员在工作中发现,山地林地纠纷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很容易进一步激化升级。为此,西林县坚持“化解在当时,化解在萌芽”的原则,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寨老、乡贤、志愿者的优势,加强对村情民意进行走访和排查,做到各村屯情况明、底子清。
林地矛盾纠纷往往发生在熟人、亲戚之间,如何平衡当事人特别是争议双方的心理,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工作。西林县依托网格员“人熟地熟说得上话”的优势,通过网格员与当事双方唠家常、谈感情的方式达到“以情动人”“小事化了”的目的,从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
西林县以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为突破口,开发建设“市域治理·西合党建”5G+大数据管理平台,将全县划分为1077个网格,“一键调动”4737名网格员,形成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党员“接单”的常态化服务模式,开辟了乡村和谐善治的新路径。
职能部门“晓之以理”促和
近日,那佐苗族乡人民政府接到永合村群众反映,龙佑屯、南秋屯及者雷屯长期以来存在林地纠纷,现在龙佑屯、南秋屯想将林地开发再利用,但遭到者雷屯群众阻止,请求政府协调解决。掌握纠纷的基本情况后,那佐苗族乡联合县自然资源局、林业局、调处办组成调解工作组实地开展联合调解。
调解工作组经过向当地老党员以及村干部了解情况和取证,并对照相关书面材料,结合现场勘察,综合分析研判,最终认为者雷屯群众享有林地的权属。经耐心释法明理,调处意见得到三屯村民的一致认可,一场跨越三个屯的山林土地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近年来,西林县充分发挥“三调联动”联防联控机制,以综治中心为轴线,乡镇司法所、林业站、派出所等部门联动调处,运用法律、行政、民俗等手段,通过以“讲道理”为主、“谈感情”为辅和教育、协商、疏导的办法,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西林县还积极探索接边地区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方法、新措施,与接边县(市)构建网格联调、纠纷联排、矛盾联调等跨省区调解协作机制,创新推出跨省区“首席把脉+会诊+攻坚”矛盾纠纷调解模式。
近3年来,西林县累计调解跨域纠纷约100起,调解成功率达96.4%,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干警“明之以法”护航
西林县马蚌镇马麻村村民王某某与三脚坡村刘某某发生林地纠纷,一度闹得不可开交。接到双方当事人反映后,西林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马麻村驻村工作队员张源及时组织双方和村两委干部赴实地了解情况、积极进行调解,最终引导当事人达成共识,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在化解矛盾工作中,总有一些矛盾纠纷无法通过“谈感情”和“讲道理”的方式得以化解。这类矛盾纠纷往往牵涉尖锐的人际关系冲突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为此,西林县积极构建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三方联动”工作机制,与村两委形成合力,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在上级政法部门的协作下,马蚌派出所与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派出所、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派出所建立“三所警务联动机制”。
据介绍,如今在马蚌镇、鲁布革乡、三江口镇任何一个辖区有案件,3个来自不同省(区)的派出所接到警务联动工作指令后,将按照哪个派出所离发案地最近,哪个派出所优先出警做好先期处置的工作模式,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近年来,通过加强联系沟通和警务协作,合力作为,三个派出所所属的辖区群体性事件、警情、案件、纠纷数量稳步下降,有效维护了接边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法治日报记者马艳 见习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李高盛)
(责编:代晓灵、万鹏)